2025 年 7 月 3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就英伟达对华销售的 H20 算力芯片存在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约谈了英伟达公司,要求其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将 H20 芯片的安全隐患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此次约谈的导火索,源于近期美国方面一系列与芯片安全相关的动向。此前,美国议员呼吁要求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 “追踪定位” 功能,而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也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在 “追踪定位” 以及 “远程关闭” 方面的技术已经成熟。这对于大量采购 H20 芯片用于构建 AI 大模型、数据中心运算等关键领域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颗潜在的 “定时炸弹”。
H20 芯片作为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高端算力产品,采用了 Hopper 架构与 CoWoS 先进封装技术,int8/fp8 算力达 296T,在性能上远超普通商用芯片。然而,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掩盖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若芯片真如外界所担忧的那样,存在可被外部势力利用的后门,那么通过硬件级漏洞,外部不仅可实时监控芯片运行状态,关键时刻切断算力供应,甚至可能远程读取芯片上正在处理的数据。这对于金融、能源、交通等对算力高度依赖且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而言,一旦遭受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泄露,进而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从商业角度来看,英伟达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中国拥有庞大的算力市场,每年在算力领域的投入高达 500 亿美元,这对于英伟达而言是一块难以割舍的巨大蛋糕。为了平衡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与中国市场需求,英伟达推出了 H20 芯片,即便其已对性能进行了阉割,但在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此次安全风波的爆发,使得英伟达面临着在中国市场信誉受损、产品销售受阻的严峻局面。英伟达深夜回应称 “安全功能仅用于合规审计”,但这样模糊且缺乏技术细节支撑的回应,显然难以消除各方的疑虑,其盘前股价暴跌 3.2%,市值蒸发超 1400 亿美元,便是市场对此次事件负面反应的直观体现。
对于中国 AI 产业而言,此次事件既是挑战,也是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重要契机。长期以来,国内部分企业对英伟达芯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产算力芯片的发展空间。但近年来,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芯片取得了显著进步,华为昇腾 910B 算力达 320TFLOPS,超越了 H20 的 148TFLOPS 。此次事件无疑给国内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加大对国产算力芯片的采购与支持力度,推动国产算力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芯片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武器。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出口管制、芯片安全设置等手段,维持其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而中国通过此次约谈英伟达等一系列举措,明确向世界表明,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问题上,绝不含糊,绝不接受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产品。这不仅是对单一企业的监管行动,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规则重构过程中,从 “规则接受者” 向 “规则制定者” 转变的积极尝试。未来,随着中国在芯片技术研发、安全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望构建起更加安全、自主、可控的数字生态体系,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