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同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双政策从绿色低碳与规模效能双维度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划定清晰路线图。政策明确到 2025 年,全国新建大型数据中心 PUE 需降至 1.3 以下,国家枢纽节点更严至 1.25 以下,同时算力规模将突破 300 EFLOPS,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 35%,标志着我国算力基建进入绿色化与智能化并行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绿色算力硬约束:从能耗指标到产业革命
政策特别强调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推动 "东数西算" 工程深化落地。根据规划,西部能源充裕地区将重点发展数据加工等低碳产业,利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优势降低算力碳排放。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解读指出,这一布局不仅能提升数据中心整体运营效率,更通过 "因地制宜" 的资源配置实现地方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最优平衡。目前贵安超算中心等国家枢纽节点已展现示范效应,其服务的《哪吒 2》特效渲染任务借助西部绿色算力,将原本需数百年的处理时间压缩至八九十天。
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政策鼓励数据中心探索余热回收、绿电直供等创新模式。业内测算显示,若全国数据中心普遍达到 PUE1.3 标准,每年可减少相当于数千万吨标准煤的能耗。政策同时明确将通过节能审查制度强化监督,对违规新建项目实行严肃处理,形成 "硬约束 + 强监管" 的绿色发展机制。
智能规模加速度:300 EFLOPS 算力构建数字经济底座
与绿色发展同步推进的是算力规模的跨越式增长目标。《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 300 EFLOPS(每秒 300 亿亿次运算)算力规模,相当于当前全球 Top500 超算中心总算力的数倍之和。更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算力占比需达 35% 的结构性目标,这意味着 AI 训练、推理等智能计算能力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为大模型、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提供强大支撑。
从市场反馈看,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已显现加速态势。截至 2024 年 6 月,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 435 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投资逾 2000 亿元。新疆哈密中国移动 — 阿里云智算中心等项目的 12000P 算力投入运营,以及华为在贵安新区部署的大规模 AI 算力集群,均印证了市场对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
东西协同新格局:算力资源优化配置破解发展不平衡
这种协同发展不仅体现在空间维度,更延伸至产业生态层面。西部能源充裕地区可依托算力优势发展数据加工、AI 训练等产业,形成 "绿电 - 算力 - 数据服务" 的价值闭环;而东部地区则聚焦低时延的实时算力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国家数据局统计显示,目前八大枢纽节点已集聚 60% 以上新增算力,智算规模达 62 万 Pflops,约占全国总量的 80%,为政策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