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凌晨举办的英伟达GTC大会上,黄仁勋用一系列人类历史创新的剪影开场,并把英伟达与人工智能创新直接拔高定调为「下一个阿波罗时刻」。
2025 年 10 月 28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修订案,新增条款明确将人工智能(AI)基础研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伦理规范体系及 AI 驱动的网络安全防护纳入法律框架。这是中国首部将 AI 治理系统化、法治化的里程碑式立法,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 “安全与创新并重” 的新阶段。
DeepSeek最新开源的模型,已经被硅谷夸疯了! 因为实在太DeepSeek了。3B规模、指数级效能变革、大道至简,甚至被认为把谷歌Gemini严防死守的商业机密开源了。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被“OCR”命名耽误了。 是的,DeepSeek刚刚开源即火爆的模型就叫:DeepSeek-OCR。
最近,爱彼迎(Airbnb)联合创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的一番公开表态掀起波澜: 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它非常好,速度也很快,而且很便宜。我们也会用OpenAI的最新模型,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会大量使用,因为有更快、更经济的模型可供选择。
随着生成式 AI 爆发,国内 5.15 亿 AI 用户背后(CNNIC 2025 年数据),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布局 AI 业务 —— 但 “算力从哪来” 成了首个难题:是花几十万买 GPU 服务器,还是按月租算力?选 H 系列还是 A 系列?不少企业因选错方案,要么陷入 “设备闲置浪费”,要么面临 “算力不够卡脖子”。今天结合猿界算力 16 座算力中心的服务经验,帮中小企业理清 AI 算力选型逻辑,避开坑点。
2025 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 6 月,国内生成式 AI 用户规模达 5.15 亿,半年增长率高达 106.6%,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如通义千问、文心一言)。与此同时,全球算力租赁市场正以年增速超 20% 的态势扩张,预计 2026 年规模将突破 2600 亿元,英伟达 GB300 芯片三季度放量与推理需求爆发成为核心驱动力。本文将深度解析这两大趋势背后的技术逻辑、市场机遇与行业挑战
海南华铁 36.9 亿合同终止及立案调查事件,为算力租赁行业敲响合规警钟。该案例暴露出跨界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披违规、技术匮乏、政策误判等问题,此类风险在锦鸡股份、飞利信等企业的合同夭折事件中同样显现。当前监管聚焦信披准确性、跨界实力等四大核心,行业正从 “野蛮生长” 转向 “合规深耕”。企业需通过穿透式信披、实质化能力建设、前置化风控构建合规体系,方能在算力红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沦为 “风口牺牲品”。
在人工智能技术从云端向边缘与终端渗透的关键节点,英伟达今日正式发布基于 Grace Blackwell 架构的 GB10 超级芯片,与联发科的跨界合作首次将数据中心级算力浓缩至桌面级设备,为全球开发者带来前所未有的 AI 开发自由度。
在 “东数西算” 政策管控与 AI 需求爆发的双重作用下,算力租赁市场正经历从 “规模扩张” 到 “质效优先” 的深刻转型,而这种转型的核心,是产业对 “什么是有效算力” 的认知重构
10 月 13 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以 “风险分级监管 + 技术创新激励” 的双轨模式构建全球首个综合性 AI 治理框架。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 版已落地实施月余,形成 “伦理先行、动态适配、生态协同” 的治理路径。中欧两大治理体系虽路径各异,但共同指向 “安全可控、价值对齐” 的核心目标,为破解全球 AI 规则碎片化难题提供了实践范本。
当 AI 大模型训练进入 “千卡集群常态化、万亿参数规模化” 阶段,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资源利用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按训练成果付费” 的价值导向模式与 “绿色算力” 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形成双轮驱动,推动算力租赁从 “资源出租” 向 “价值服务” 深度转型,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月 26 日,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正式印发《关于 “人工智能 + 交通运输” 的实施意见》(交科技发〔2025〕92 号),明确将算力资源统筹优化作为核心支撑,提出依托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构建边缘算力节点网络,动态整合企业算力资源,为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等场景落地提供坚实保障,标志着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进入 “算力驱动、场景突破” 的新阶段